睡眠監測可能為未來的阿爾茨海默病(AD)提供標記;然而,在臨床前和早期有癥狀的AD患者中,睡眠和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清楚。多項研究將睡眠時間短和長與未來的認知障礙聯系起來。
由于睡眠和AD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因此需要進一步了解睡眠和認知之間的關系如何隨時間而變化。近期,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系的專家假設認知功能的縱向變化將與總的睡眠時間、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REM)的時間、睡眠效率和非快速眼動慢波活動有非線性關系,結果發表在Brain雜志上。
結果顯示,即使調整了年齡、CSF總tau/Aβ42比值、APOE ε4攜帶者狀態、受教育年限和性別后,睡眠時間單獨就足以影響大腦認知能力的變化——在7-8小時睡眠時長時認知受損風險最低。
由認知綜合指標衡量的認知功能的縱向變化在總睡眠時間(P<0.001)、非快速眼動睡眠時間(P<0.001)和快速眼動睡眠時間(P<0.001)、睡眠效率(P<0.01)以及<1 Hz和1-4.5 Hz非快速眼動慢波活動(P<0.001)低值和高值時都有所下降。
在總睡眠時間、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時間以及<1Hz慢波活動的中間范圍內,認知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穩定,這表明某些水平的睡眠對維持認知功能很重要。
綜上,提高睡眠效率而非睡眠時長才是預防認知功能下降最關鍵的因素。
怎樣提高睡眠效率
原則是:充分利用自己無法入睡的時間
1、在計劃的睡覺時間之后,很困了再上床睡覺。很多人按時睡覺,這并非好的選擇,因為到了某個時間可能并不真的很困。如果不困,就繼續自己晚上的活動。
2、睡不著就起來。很多人認為睡不著躺著也是休息,但是這通常都不是好的選擇。雖然躺著能讓自己休息,卻帶來了如上所述的各種負面結果。
3、困了再回去睡覺。躺下發現無法入睡之后我們如果選擇起來,過一陣會再次犯困,這時候可以回到床上睡覺。然而如果一直躺著,就會變得越來越清醒。
4、反復如此,直到起床。很多人在這樣做的前一兩天整晚都會反復起來,但是只要堅定的去做,在3、4天之后會出現很大轉機。
第二天努力打起精神生活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第二天的生活保持清醒和活躍尤為重要。如果用第二天的時間休息和補覺,那么這個過程不會帶給我們任何益處。